【文匯報】普檢詳情最快今日公布 專家破解無理抹黑

 24/08/2020

20200824 1

香港9月1日起啟動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圖為早前身穿防護衣的工作人員在黃大仙慈愛邨派發新冠病毒檢測套裝和表格。(資料圖片)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受前日颱風來襲,呈交深喉唾液樣本人數減少影響,香港20日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錄得「技術性」回落,僅18宗,但當中近三成是不明源頭個案,反映社區的隱形傳播鏈仍未清除。為及早揪出隱形患者、將傳播鏈連根拔起,據悉特區政府最快21日公布「社區普及檢測」計劃詳情。據了解,該計劃將於下月1日開展,將由註冊醫生、護士領隊監察,醫護學生則負責採樣,政府會提供足夠的培訓及防護裝備包括N95口罩及保護衣等。但攬炒派仍惡意挑骨頭,先後指檢測機構、採樣的學護「未夠班」容易「檢測變播疫」云云,香港文匯報記者追訪專家,逐點踢爆攬炒派四大謬論無中生有,背後陰謀是藉疫情煽動市民的反政府情緒,罔顧人命。

1、謬論:疫情緩毋須支援 真相:毒源不明隨時爆

攬炒派在雞蛋裏挑骨頭,包括質疑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已退潮,毋須內地支援隊來港進行「社區普及檢測」計劃云云。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20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雖然20日香港新增18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是7月8日以來單日最低,亦是第18日維持每日雙位數增長,但20日的確診數字不能作準,因為「昨(前)日打風令不少市民延誤交回樣本樽,檢測的個案少咗,確診宗數也減少」。

不明源頭多 隱形患者眾

最令政府及專家關注的不光是整體確診個案,不明源頭個案偏高,也顯示社區存在大量隱形患者。香港文匯報記者統計自七月五日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爆發以來的確診個案,發現不論每日確診總宗數如何起伏,不明源頭個案仍佔三成至五成,是相當高的比例。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黃敬恩指出,不少新冠肺炎患者沒有病徵,卻有很大的傳染性,大規模社區普及檢測的目的是找出這些沒有任何徵狀的隱形患者,及時讓他們接受隔離治療,藉此截斷病毒的傳播鏈,令其他人不會因為接觸到他們而受感染,故進行普及檢測對防疫有一定幫助。

他續說,現時確診數字回落,但仍有一定比例是不明源頭個案,加上青年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個案其實不少,「年輕患者的流動性高,會因工作所需及日常生活經常外出前往不同地方,接觸更多人,容易將病毒傳染他人,反觀長者的流動性較低,多是被傳染的一群,故愈多年輕人接受檢測,控制疫情的效果愈理想。」

疫苗未面世 恐現第四波

不少專家均指出,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未面世,冬季香港或再出現第四波疫情,加上屆時的流感高峰來襲,香港可能受到兩病夾擊,黃敬恩指出,由於新冠肺炎與流感及一些呼吸道感染的病徵相似,表面難以分辨,必須通過檢測才能確定,當進行普及檢測後,就可透過檢測盡快分辨出病者是否患上新冠肺炎,立即進行隔離治療,避免其延誤病情及傳染他人。

2、謬論:華大基因無認證 真相:本地認證非必須

為配合香港展開「社區普及檢測」,華大基因、金域檢驗,以及凱普醫檢三間檢測機構將提供病毒基因檢測服務,其中華大基因旗下的華昇診斷中心已於西營盤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興建16個「臨時氣膜火眼實驗室」,攬炒派挑事端指,該實驗室未獲得「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HOKLAS)認證,擔心操作安全及化驗效果沒有保障云云。

具內地認證資格即可

對此,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于常海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該實驗室並非招攬生意或恒常經營病毒檢測活動,而是短期支援,「他們不是來做生意的,做完(檢測)這件事就會離開。好像中國派往非洲的救援隊一樣,一般來說具有本國(即內地)資格就可以,不用專門申請當地的認證,因為救人如救火,認證需要時間,根本唔等得咁耐。」

于常海相信華昇具有足夠的能力,在內地亦有認可資格,「如果不是這樣,中央和香港政府不會選擇他們過來香港。」

他並指出,HOKLAS是一項自願性質的認證,一般實驗室為獲取和政府合作的資格才需要申請,但不是必然條件,部分實驗室也會選擇參與臨時認可資格的QAP等其他品質保證計劃,據悉華昇已着力申請中。

創新科技署網頁顯示,HOKLAS是一項由香港認可處管理的認可計劃,屬自願參與性質,凡從事計劃範圍內的客觀測試和校正等活動的任何香港實驗所,均可參加。有關計劃並不會規定應進行何種試驗,也不會為客戶比較各類試驗的優劣。

華大落戶多國獲認可

華大的「火眼實驗室」符合第二級生物安全水平,並採取妥善的感染控制措施,目前已走遍全球,先後在澳洲、加拿大、沙特、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落戶,證明該實驗室已獲全球各國認可。

另外,華大基因今年初已率先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研發並迅速生產,供應全球逾180個國家和地區,獲美國、歐洲、日本等地醫學權威機構認證,也被世衞組織列入應急使用清單。而華大基因亦已籌備在香港生產試劑,冀未來百分百試劑都在香港生產,滿足日益龐大的檢測需求。

3、謬論:學護資淺易中招 真相:學校早教防感染

據了解,政府初步考慮在全港18區的社區會堂、體育館或學校禮堂等設置採樣中心。每個採樣中心由一隊醫護團隊負責為市民採樣,每隊由18人組成,包括一名資深註冊醫生或護士擔任隊長,7名副隊長由註冊醫護出任,10名採樣員則是正在學醫或就讀護士學校的高年級學生。政府將會為參與的人員提供培訓,以及防護裝備包括N95口罩及保護衣等。

攬炒派聲稱,學醫及學護的防感染知識不足,擔心他們採樣期間被感染,然後在社區「播疫」云云。

專人督導 不必過慮

但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梁杏媚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在四年制的基本課程裏,第二年下學年的核心課程,已開始教授取樣等相關知識,掌握防感染措施,加上「社區普及檢測」計劃有資深人員負責督導,她放心讓學生參與這方面的工作,社會各界亦不用過慮。

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每個採樣中心都會有由多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團隊為市民採樣,採樣員雖然是學醫或學護,但他們不是初入學的學生,而是就讀較高年級的學生,均已接受過有關訓練,故防感染問題不大,現場亦會有措施分隔輪候接受檢測的市民。

4、謬論:門診檢測足應付 真相:對象不同莫混淆

醫管局的「門診檢測計劃」由7月27日起至本月19日,累計派發約3.472萬個樣本樽,收回並化驗約2.3萬個,當中56個樣本呈陽性,陽性比率為0.24%,比高危群組例如的士司機的檢測計劃,陽性比率高八倍。攬炒派遂聲稱,毋須支援隊來港協助進行「社區普及檢測」計劃,因為「門診檢測計劃」足以應付疫情云云。

門診針對有病徵 普檢針對無病徵

不過,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20日在疫情記者會上指出,該兩個計劃屬兩種不同的概念,他解釋「門診檢測計劃」是針對一些有輕微病徵的市民而設,他們並非隱形患者,而是潛在患者,陽性比率高是可以理解的。而「社區普及檢測」是針對一些毫無病徵的市民而設,透過該計劃能識別真正的隱形患者,切斷隱形傳播鏈。

另外,他20日宣布醫管局決定將22間普通科門診收集深喉唾液樣本及派發樣本包的安排延長三個月,領取及派發的時間、地點不變,對象是自覺有較高風險或有輕微病徵的市民。

原文 | 報道

【香港01】晚市禁堂食料失160億生意 業界研設指引自救 于常海:阻物傳人

15/12/2020

第四波疫情持續嚴峻,政府再次收緊防疫措施,食肆不可多於兩人一枱,晚上6時後禁止堂食。有飲食業界人士指出,12月生意本應是旺季中的旺季,往年整體平均做160億元生意,現只能大呻「好大劑」。

食肆成重災區之一,為挽回市民信心,香港生物科技協會計劃與跨行業合作,制定科學防疫指引供業界遵從。該會主席于常海倡議加強對員工及環境定期檢測,減低隱形傳播及「物傳人」的風險。

15/12/2020

第四波疫情持續嚴峻,政府再次收緊防疫措施,食肆不可多於兩人一枱,晚上6時後禁止堂食。有飲食業界人士指出,12月生意本應是旺季中的旺季,往年整體平均做160億元生意,現只能大呻「好大劑」。

食肆成重災區之一,為挽回市民信心,香港生物科技協會計劃與跨行業合作,制定科學防疫指引供業界遵從。該會主席于常海倡議加強對員工及環境定期檢測,減低隱形傳播及「物傳人」的風險。

第四波疫情下,政府再度禁止食肆晚上6時後提供堂食,只可以外賣。(資料圖片 / 余俊亮攝)

酒樓轉攻盆菜 加入吉品鮑、刺參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飲食業,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表示,12月及春節前後是一年旺季中的旺季,往年有不少婚宴、壽宴、周年聚餐等,飲食業一個月約做160億元生意,但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後,宴會大減,只能轉攻盆菜生意,加入吉品鮑、墨西哥刺參、關東刺參等名貴食材,一盤售價3,000多元。但是他說,部分茶餐廳亦出售盆菜,近年更推出中式酒樓菜式,價錢親民,令競爭更大。

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表示,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後,宴會大減,只能轉攻盆菜生意。(龔嘉盛攝)

冰室老闆:食肆風險低 爆疫因食客除口罩跳舞、唱歌

金記冰室老闆徐汶緯亦表示,每年聖誕節、除夕,茶餐廳多做到會生意,但疫情下辦公室停辦聚餐,加上晚市禁堂食,多家庭聚餐大減,生意插水式下跌。他認為,食肆防疫措施僅次於醫院,除了政府規定的措施,亦盡量使用電子支付、戴手套抹枱等,即使出現食肆群組,只是因為食客除口罩離開座位跳舞、唱歌所致,強調正常用膳傳播風險好低。

金記冰室老闆徐汶緯認為,正常用膳傳播風險好低,形容食肆防疫措施僅次於醫院。(龔嘉盛攝)

楊位醒:飲食業長期陣痛 因政府防疫不夠決斷

楊位醒表示,本港約有2,000多間中式茶樓,疫情期間約15%已倒閉,不少食肆在「吊鹽水」,不禁指「專家一早講冬天有新一波疫情,點解(政府)無實際行動?」他認為,飲食業忍受長期陣痛,是源於政府不夠決斷,應仿效內地做法,一早規定所有入境人士必須到指定地方隔離14日。徐汶緯亦認為,政府無總結第三波經驗,未能堵塞輸入個案漏洞,令飲食業多努力亦無用。

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于常海表示,希望加強對員工及環境定期檢測,減低隱形傳播及「物傳人」的風險。(資料圖片/龔嘉盛攝)

于常海:現經歷一場無硝煙的戰爭

為挽回市民信心,香港生物科技協會計劃制定一系列指引,例如使用光觸媒消毒、每兩周至少清洗一次冷氣機、制定清潔時間表和清單等,向遵從協議的場所頒發認證。

協會主席于常海表示,現經歷一場無硝煙的戰爭,飲食業傷得最重,故制定科學指引,加強對員工及環境定期檢測,減低隱形傳播及「物傳人」的風險。他續指,飲食業是首批參與者,協會頒發認證後,會抽樣檢查執行情況,業界亦應自律,才達至自救自強。

原文

【香港01】抗沙士經驗啟發新檢測技術 于常海、侯國寶:科學無止境

19/12/2020

新冠肺炎疫情下,香港社會對病毒檢測數量及技術需求大大提升,面對流感夾擊,患者病情更有可能以幾何級數惡化。生物科技公司「海康生命科技」及檢測公司「新亞生物科技」即將推出一款「三合一」檢測工具,可同時測出新冠肺炎、甲型/乙型季節性流感,並以技術更精細、靈敏度更高為賣點。

事實上,海康早於2003年沙士疫情期間,已研究出相關的檢測技術,今次新技術正是由當年的基礎進一步發展而來。海康主席于常海及新亞生物科技行政總裁侯國寶接受《香港01》專訪時,談到自己的科學觀和抗疫經驗。

二人表示,為了將檢測沙士的技術應用在新冠肺炎上,他們的團隊日以繼夜、花了極多時間更新技術,但檢測作為一項對抗疫症的有力武器,感到相當值得。他們又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從事科學研究數十年,明白到科學是用來保護人民,笑言自己「入對行了」。

自疫情初爆已著手準備:年初三起就日以繼夜去做

海康曾於2003年沙士肆虐期間,研發出「增強型螢光實時逆轉錄(ERT-PCR)」技術,並成功應用於臨床測試,技術曾獲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報道。

今年3月,于常海公布相關技術也可應用在新冠肺炎上,估計靈敏度較現普遍使用的快速檢測方式「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qPCR)高出10倍,只需發現一個病毒基因即可驗出陽性絡果,並能排除假陽性的情況。其後于常海更將部分技術無償捐給實驗室及大學應用,希望協助抗疫。

「我們的技術一直在準備中,當年我們知道沙士的基因後,十日後就做到出來(檢測技術),機會一定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時我們有一組同事,基本上不睡覺,不回家。」事隔十多年,于常海及侯國寶表示早於去年底疫情在湖北武漢市初爆時,已經開始前期準備工作,希望將當時檢測沙士的技術應用在新冠肺炎上。「初時大家的感覺(疫症)仍是很遙遠,但我們從科學的角度,覺得今次好像不太對勁,所以我們自年初三起就日以繼夜去做(更新檢測技術)。」

「科學是用來保護人民的」

儘管研究過程非常辛苦,但于常海及侯國寶認為,眼見技術有一定成果,可以造福市民協助抗疫,感覺仍然值得:「作為一個科學家,這樣也不錯吧?」他們又笑言:「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算是入對行了。人間在世也是為了解決問題,疫情從來沒有停過,有了科學,我們會看到,有些事情永遠做得不夠,可以做得更好,而且要有先見之明。」另外,于常海指出,科學是無止境的,人類面對的問題會不斷出現,但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定更多,而且要和時間競賽。

「很多人,包括投資界和科學家,都會想利用科學來賺錢。但其實最基本的防線是用來保護自己,希望全世界,不論是投資界、科學家、政府,都明白到科學是用來保護人民的,不只是用來賺錢。當你好好保護全世界人民、有一個健康的環境時,錢自然會來。」于常海和侯國寶這樣總結自己的科學觀。

原文

【環球生技】香港海康推出新冠、A、 B型季節性流感「三合一」檢測

20/1/2021

報導/劉端雅

昨(19)日,香港海康生命科技,與新亞生命科技聯手推出可同時檢測新冠肺炎(COVID-19)、A型/B型季節性流感的檢測工具,預計每日可完成5000個樣本以上。

海康生命科技主席于常海表示,這次面對是一場世紀戰爭,而病毒檢測是其中一個致勝武器。如果感染季節性流感的話,患者就更加容易感染COVID-19,同時感染兩者的話,死亡風險更是「一加一大於二」,因此決定研發可以同時檢測出COVID-19、A型/B型季節性流感的檢測工具。

于常海接受香港媒體「香港01」訪談時表示,該試劑對於COVID-19病毒、流感病毒會有不同顏色作為辨別,並且已經過反覆的科學實證,準確度極高,可以降低偽陽性的風險。

試劑另外測試過五十多種其他病毒、一百多種細菌,確保不會因反應相似而判斷有誤。

另外,由於新技術以混合樣本、三合一形式進行檢測,可大幅提高檢測效率,預計檢測所需時間縮短至現時的三分之一。

原文

【頭條日報】首創三合一病毒測試劑 「本地薑」 產品歐盟認證

22/01/2021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地衍生變種病毒,全球嚴陣以待。本港有科技公司在政府資助下,首創「三合一」病毒檢測試劑,獲歐盟認證,以新技術提高對新冠病毒、甲型或乙型季節性流感的靈敏性,有效防止發生假陽性,並能辨認病毒有否變異。帶領研發團隊的海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主席于常海對本報說,生物科技業界能為社會抗疫出一分力,其「本地薑」檢測產品是明證。

身兼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的于常海指,其公司獲創科局的資助下,研發出一套「三合一」病毒檢測試劑,讓檢測者於短時間內檢驗是否患上新冠肺炎、甲型或乙型季節性流感,抑或實質無事。由於新冠肺炎的病徵與流感等相似,他說市民在難以分辦其差異下經常「嚇餐死」。

推高普及性

于常海表示,針對新冠肺炎病人體內的病毒量時高時低、無病徵等因素,試劑的檢測技術有一套高規格,包括其靈敏度大為提升,其次是試劑可檢出病毒的特異性,以防出現假陽性或誤診等情況;其位於科學園的實驗室的環境也盡量保持「零污染」,以確保檢測的準確度。

隨着本港最快下月起展開新冠疫苗接種計劃,于指各地研發的疫苗,「無一款係百分百有效,即使注射咗,產生埋抗體,都要十幾日後先有用。到打第二劑時,保護力究竟有幾多、保到幾耐,無人敢保證。」在疫苗接種前後,三合一檢測顯得更為重要。

他一直倡儀使用「混合樣本等方式提升檢測量,「最重要是做到便宜和推高普及性」,強調為了自己及身邊親人們的安全起見,透過恒常且高效的病毒檢測,才是令人安心的做法,「你今日睇咗醫生,唔係包你聽日無病㗎嘛。」

原文

HKLife battles to develop diagnostic tests for COVID-19 海康为COVID-19开发诊断测试而战

HKLife battles to develop diagnostic tests for COVID-19
海康为COVID-19开发诊断测试而战

Both teams of HKLife, in Hong Kong and in Beijing, are working around the clock to develop sensitive and specific diagnostic tests for the new coronavirus COVID-19. Due to the epidemic crisis, the government rapidly put in place compulsory control measures for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and postponed resumption to work. This meant that for outsourced experimental reagents, such as enzymes, primers, and reagents, either the items were out of stock or staff members still had not resumed work. Moreover, we could not gain access to viral samples to act as positive controls. All these external factors hindered our progress but our team undertook positive counter measures: where delivery was delayed, we went to pick up in person; where one supplier was out of stock, we contacted ten other suppliers; where necessary, we prepared the reagents ourselves; and we used synthesized plasmids for positive control. We overcame all these difficulties, and each member of the team continues to maintain an enthusiastic and fighting spirit. The test results are very promis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agnostic tests look close to success. We hope that our diagnosis platforms can help to resolve the urgent need for accurate diagnostics and contribute to the fight against the epidemic.
海康的精英团队(分别在香港和北京)全天候工作,为新的冠状病毒COVID-19开发高灵敏度及特异性稳定的诊断产品。因正值疫情特别时期,国家对市政交通、市民延期复工有强制管控措施,所以我们外购的实验原材料,例如试剂组分所需的酶、引物、阳性对照供应商缺货,且多数企业员工还未复工,实验测试所必须的病毒样品我们无法获得,种种外界因素给实验带来重重阻碍。团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延期发货的,我们亲自提货,一家延期,我们再找寻10家,选择最快的;缺少病毒样品作阳性对照,我们使用合成的质粒作为替代。我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团队每位成员保持激昂的热情和斗志,犹如战士冲锋陷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历时一周多的时间,验证测试结果令人非常满意,我们用事实数据说话,诊断测试产品即将面世。希望多诊断平台的产品可以帮助卫生系统解决对准确诊断的迫切需求,并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WE ARE CLOSE. KEEP ON FIGHTING!
我们快成功了! 加油!

Hong Kong team 香港团队Left to right: Kaka KAR, Iris HO, Queenie FONG, Dr. Zhaoyang YE, Dr. Timothy HO, Dr. Jodie XU
从左至右:賈寶怡、何婉芳、方文君、叶朝阳 博士、何耀昌 博士、徐舟 博士
 Beijing team 北京团队
Left to right: Xiaotian LI、Hexin FEI、Nannan ZHAO、Jing HAN、Yingxiao LIAN、Fumeng LI、Dr. Huajian ZHAO、Qianqian AI、Yi YUE、June WANG、Dr. Xiaowei SHI、Yufen GUO
从左至右:李晓天、费鹤馨、赵楠楠、韩晶、廉迎晓、李付梦、赵化建 博士、艾倩倩、岳艺、王双艳、史小伟 博士、郭玉芬

龙岗区交流考察

201912172
受深圳市龙岗区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龙岗青创中心)的邀请和对接,公司董事长于常海教授、首席科学官叶朝阳博士、总工程师许永征先生及综合管理总监刘雨潇女士一行,于12月17日赴龙岗区交流考察。龙岗区团委书记白黎敏、龙岗青创中心郭流昌秘书长、龙岗区投资推广署马凌副署长等领导参加了交流会,会后参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91217_2

会后参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20191217_3

会后一行人分别参观了龙岗区新生绿谷产业园、龙岗区智慧家园

2018 Board Meeting of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2018年戈登会议董事会议

2018 Board Meeting of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Professor Albert Cheung-hoi YU, Chairman of Hai Kang Life Corporation Limited, attended the 2018 Board Meeting of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Honolulu, Hawaii). Professor Yu is the only Chinese member of the board.
海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主席于常海教授出席2018年戈登会议董事会议(夏威夷,胡奴鲁鲁),于教授是该董事会唯一的一位中国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