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委员会

顾问委员会

Bernard ROIZMAN, ScD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芝加哥大学教授
“疱疹病毒”之父


Bernard Roizman, ScD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芝加哥大学教授 “疱疹病毒”之父 伯纳德•罗兹曼博士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965年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微生物、分子基因生物学系以及细胞生物学系的终身教授。罗兹曼博士一直致力于对疱疹病毒分子生物结构的全方位解读,还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地区培养出大批病毒学领域的专家。罗兹曼博士在医学科学上的不凡成就让他在国际上获得了诸多荣誉:成功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医学科学院两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同时还是匈牙利科学院荣誉会员、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在美国州长州立大学(Governor’s State University)、意大利费拉拉大学(University of Ferrara)、法国巴黎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和和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University of Valladolid)拥有荣誉博士学位;获得多项国际奖项,包括ICN国际病毒学研究奖、J. Allyn Taylor 国际医学奖、Bristol-Myers Squibb杰出成就奖和Abbott-ASM终身成就奖等,目前还担任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SIIBR)的荣誉院長。

洪涛, 博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

洪涛,医学超微结构及病毒学专家。1960年毕业于罗马尼亚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院士实验室主任,曾兼任《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主编,太平洋科协公共卫生和医学委员会主席。

我国医学电镜技术领域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和病毒形态学主要奠基人,中华医学会病毒学会会刊《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主要创建人和总编辑。首次发现了人类B组轮状病毒,查明了水源爆发流规律,提出有效控制措施,集中研究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建立了全基因文库。首次发现了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形态,认定该病原为新的布尼亚病毒,获得了世界学术界的验证和公认,其研究成果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鉴定汉坦病毒形态的标准。获WHO、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18项。发表论文200多篇,论著10本。

陈建国, 博士 

北京大学教授
东京大学客座教授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细胞骨架与细胞分化,神经系统的发育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的研究结果在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Oncogene, EMBO J, J Cell Biol., J Cell Sci., Cell Res., Cell Rep., J Biol., Chem.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60多篇,部分研究成果被国外同行写入了经典的细胞生物学教科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Alberts et al.; Molecular Cell Biology, Lodish et al.)。主讲的本科生“细胞生物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2003)。参与编写的教材《细胞生物学》(第3-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

邓玉林, 博士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长

邓玉林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兼生命科学部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生物医药分离与分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以及国防科技511人才工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目前担任的学术职务包括: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理事长、国际复合医学工程学会(ICME)理事、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临床医学检验专家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与生物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空间科学会空间生命起源与进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发展部载人航天预研专家组成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属于神经生物学、空间生物学和生物分析技术的交叉领域。几年来牵头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民用航天专项等多项国家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学术论文470余篇,其中SCI论文28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六十余项,其中授权专利37项。  

前委员会成员

Professor Arthur KORNBERG (1918 – 2007)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荣誉教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9

与Severo Ochoa一起,由于发现了“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生物合成机制”获得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利根川进

生物学和神经科学教授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麻省理工学院利根川进实验室负责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7

因发现“产生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田波, 博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田波院士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在早期的研究中,他的小组主要研究植物病毒和亚病毒。该小组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应用病毒卫星RNA作为生物控制剂来预防植物病毒病的小组。他们的研究提供了第一个能够完全抑制转基因马铃薯中的病毒病原体的核酶的例子。近年来,该实验室主要研究HBV乙肝病毒T细胞免疫的分子机制和病毒细胞的融合。

田波院士获得了多项分子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项目的资助,其中包括如973项目、863项目、攻关项目等国家重点专项。他还负责国际合作项目和与工业界的联合项目。发表100多篇国际SCI论文,出版了8本著作。他还申请了多项专利,并获得5项中国专利和1项美国专利。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999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他被《亚太生物技术双周刊》评选为亚裔著名科学家。他被推荐为美国病毒学会的高级会员,是印度病毒学会的终身会员。

2019年12月15日,田波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